关闭
刷新
我已经有账号?立刻注册
关闭
刷新
我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首页  >  政策法规  >  安全知识  >  正文

公共安全与应急常识

2025年07月21 13:26字体:||亚兴科技

交通安全常识

1、驾车安全

遵守交通法规,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

雨雪天气:降低车速,增大与前车距离,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

雾天行车:开启雾灯、近光灯和示廓灯,必要时使用危险报警闪光灯。

定期检查车辆:刹车系统、轮胎磨损、灯光等关键部件。

2、乘车安全

系好安全带,儿童使用专用安全座椅。

乘坐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留意逃生通道位置。

不将身体部位伸出窗外,避免与司机交谈或干扰驾驶。

3、 骑车与行人安全

骑车佩戴头盔,夜间骑行配备反光标识或灯光。

行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信号灯。

骑车不逆行、不闯红灯,不与机动车抢道。

地震常识

1、避险技巧

室内:迅速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下方,用坐垫、枕头保护头部。

室外: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到空旷地带蹲下。

公共场所:听从指挥,不拥挤、不推搡,有序撤离。

 2、震后自救与施救

自救:被埋压后,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灰尘。

施救:先救近处人员,优先救助易救人员,注意保护被救者头部和脊柱。

救援工具:使用铁锹、镐等工具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暴雨与洪涝常识

1、暴雨前准备

关注气象预报,准备应急照明设备、救生衣、急救包等物资。

 低洼地区居民:用沙袋在门口筑起防水堤,检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

2、驾车出行注意事项

避开积水路段,若车辆在积水中熄火,切勿再次启动发动机。

迅速离开车辆,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

3、洪涝逃生方法

抓住漂浮物,如木板、泡沫等,保持身体漂浮。

若被卷入漩涡,应尽力向漩涡边缘游动,摆脱漩涡。

逃生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前行,减少烟雾吸入(若伴随火灾)。

雷电常识

1、室内避雷

关闭门窗,远离金属门窗、水管等导电物体。

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不接触电话线、网线等。

2、野外避雷

寻找低洼地带蹲下,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

不要在大树下、电线杆旁避雨,远离孤立的高大物体。

燃气安全常识

1、 使用燃气注意事项

保持通风良好,用气时人不离灶。

燃气灶具、热水器等定期检查,确保无泄漏。

2、日常检漏方法

用肥皂水涂抹在燃气管道接口处,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实时监测燃气浓度。

3、用气不准

不准擅自拆改燃气设施和用具。

不准将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线。

不准安装、使用不符合气源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

不准在安装燃气表、阀门等设施的房间内堆放杂物、住人。

不准在燃气管道上牵挂电线、绳索或者悬挂杂物。

不准私自开启或者关闭燃气管道公共阀门。

六、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常识

1、逃生常识

熟悉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不堆放杂物堵塞通道。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前行,减少烟雾吸入。

若身上着火,应迅速脱掉衣物或就地打滚灭火,切勿奔跑。

2、 求救常识

逃生时,若无法到达安全出口,可到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向外呼救或等待救援。

白天可挥动鲜艳衣物,夜间可使用手电筒、应急灯等发出求救信号。

七、电动自行车安全常识

1、充电安全

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充电,避免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充电。

不覆盖充电器,以免影响散热。

充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8小时。

2、使用与维护

定期检查电动自行车的刹车系统、轮胎气压等。

若发现车辆有异常情况,如电池发热、异味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专业维修点检修。

不私自改装电动自行车,不使用劣质电池和充电器。

八、防溺水常识

1、不要到危险场所游泳

不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2、不会游泳时的自救方法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尽量将头部后仰,口鼻露出水面。

若身体下沉,可用手掌向下压水,同时双脚乱蹬,使身体上浮。

3、科学组织施救

对于溺水者,若其意识清醒,可向其抛掷救生圈、绳索等物品,引导其游向岸边。

若溺水者意识不清,施救者在将其拖带上岸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家用电器安全常识

1、购买与安置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家用电器,查看产品合格证和安全认证标志。

家用电器应安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2、 使用与维护

使用大功率电器时,如电暖器、空调等,要注意不要超负荷使用插座。

定期清理电器内部的灰尘,保持电器散热良好。

若电器出现故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切勿自行拆卸电器。

、电梯安全常识

1、电梯故障应对

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按下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或拨打救援电话。

若电梯突然下坠,乘客应迅速按下每一层楼的按键,同时背部和头部紧贴电梯内墙,膝盖弯曲,以减轻冲击力。

2、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不要超载使用电梯,避免电梯因超载而发生故障。

不要在电梯内蹦跳、打闹,以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物业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